0851-83760887

当前位置: 主页 >

关于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

发布于:2010-05-07     信息来源:黄纯敬      点击:3287 次

语文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厚积薄发,“厚积”的关键在于语文学习的“源头活水”。现在的学生除了有限的生活“源头”之外,课外阅读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。在阅读的独自旅行中,可以与智者对话,同君子交流,欣赏“沿途”的美丽风景和瑰丽景象,即使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。 “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,不但结实,而且有持续发展的后劲。”(于永正)由此可见,课外阅读为孩子们的茁壮、健康、幸福地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“活水”!

当下的中小学语文学习面临着诸多尴尬。实际上,语文学习面临的困境就是语文课外阅读遭遇的泠落,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:

1.阅读单一,以本为本

基于长期以来推行应式教育的浓重阴影,语文阅读教学只瞄准考点,一年下来就死啃那么两本教材,对课内学习、课外学习的“三七开”(吕淑湘)充耳不闻,对曾被誉为开启智慧之窗的课外阅读也视若畏途。

2.兴趣过多,无暇东顾

由于父母认识上的偏差和现实力量的助推,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“良好”的开端,以便“赢”在起点。为此,不分昼夜和节假日,为孩子选择了许多兴趣学习班。孩子们在学校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,周末回到家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学习,再做形式多样的“兴趣”作业。在这样的状况下,孩子们哪来的时间阅读,更别说课外阅读了。

3.资源不足,形同虚设

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,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,只要有为老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,这就是学校。现实中可以看到,虽然学校都有图书室,可里面的书却是有限的,并且品种单一,缺乏有效的编排和科学的管理,导致有书不能借,或者说是借不到学生感兴趣、想读的书。

4.趣味浅层,营养不良

虽然学生的生活时空被“屏蔽”了,但他们不乏阅读的欲望。而是想方设法、搜肠刮肚、绞尽脑汁地寻求阅读的资源和途径。在阅读上,一方面,由于学生长期处于“饥饿”状态,故一旦有机会,他们就会饥不择食、狼吞虎咽,得到什么就读什么,缺乏选择性;另一方面,因为引导不足,安排不当,他们的阅读口味老是停滞不前,既不定食,也不定量,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据此,造成学生长期处于吃不饱、偏食,导致 “营养不良”。

5.指导不妥,方法不佳

现在的语文老师,在应试教育挥之不去的今天,为了在家长、学生、学校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,不得不屈从于自己的“一厢情愿”,点对点,以本为本。从而在语言阅读教学上只讲与考点有关的知识点,只讲授与考试有关的篇目,只阅读与考试有关的书籍……从此,老师不再看书,只看教材;学生不再读书,只读语文书(更有甚者,连语文书都不读)。语文的视界渐趋空乏与窄瘪!

众所周知,造成一个结果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,也是多层次的。同时,促成另一个新的结果的出现也需要多方努力,形成一股合力。针对上述“症状”笔者建议:

1.营造环境,创造条件,多元阅读

人是生活在一定环境当中的,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。同时人也是环境的适应者和创造者,对不适宜自己生长和发展的环境进行积极的改善和创造是必要的。当下的语文课外阅读就是这样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,中学阶段不低于260万字。所以,鼓励学生阅读、培养学生广阔的阅读兴趣、挖掘学生巨大的阅读潜能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、倡导学生多读书、读好书、好读书、善读书显得尤为重要。这不仅符合《语文课程标准》的要求,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、促进中小学生精神发育、改变他们的生活宽度和人生气象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。

2.提升认识,提高水平,亲子阅读

学什么东西都得有一个基础,基础不牢,枉谈其它。基础性作为语文的特点之一,扎实与否,将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效果和后续提高。现在很多家长把自己当年的意志强加于孩子,试图在孩子身上了却自己当年未了的心愿,抑或借助孩子来实现自己新的“构思”和“伟大蓝图”。殊不知,自己的“袖手旁观”,一副雄心勃勃、干着急的样子,多少年后,孩子“泯然众人矣!”在这种充盈着功利性的情况下,谈论亲子感情显得有点奢望。

除在学校的时间以外,学生大部分时间(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)都同父母在一起。一方面父母可以多与孩子交流,谈谈心,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,了解一下孩子的近况和表现,借此机会增进与孩子的感情,填补亲情的盲区。让孩子从心灵上知道自己的存在,让孩子生活在温馨、幸福的摇篮里;另一方面,陪孩子出去走走,边走边聊,亲近自然。同孩子逛逛书店,看看书,翻阅报刊杂志,游览名山大川,参观名胜古迹,走访各种文化博物馆之类的场所……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且有意义的阅读。

3.增加藏书,科学管理,书香校园

从教育的角度来说,学校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兴趣、养成阅读习惯、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,一个没有为老师和学生准备充足的精神食粮的学校不能算是学校。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强调:“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。”同时他还谈到:“书没有被阅读的时候它就是废纸,书只能被阅读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书”。所以,学校的图书室要充分利用起来,增加藏书量,而且图书种类要多,以满足于学生的不同需求量。另外,要做到推陈出新,与时俱进,加强对好书、新书的推荐和宣传,举行丰富多彩阅读活动(如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阅读日——42日和世界读书日——423日等等),让孩子们跟上时代的节拍,与世界阅读同步;让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久久萦绕在校园的上空。

4.提高口味,桃红柳绿,相映成趣

现在学生有时间了,有书读了。面对铺天盖地、琳琅满目的图书,学生显得无所适从。满足了学生的“饥饿”,解决了“量”的问题,要想达到“质”的飞跃,读什么显得特别重要,得解决“偏食”和“浅阅读”的不良习惯问题,不让他们在“营养”上缺“锌”少“钙”的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,让他们在阅读上日臻成熟,桃红柳绿,相映成趣。

首先,阅读常态化。学生的阅读不能因为时空的变换而改变。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,让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。不论在哪里,不管有多忙,每天至少要拿出两个小时来阅读。

其次,优化阅读。以往学生的阅读多流于教辅资料和一些休闲娱乐类的书,或者是长期停留在想象力比较丰富、图片之类的书,对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,对现实性题材、故事完整类、结构复杂类的文字书籍少于光顾。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无济于事。

最后,阅读渐进化。任何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、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过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。阅读也不例外,从儿童时期的卡通漫画、童话故事到少年时期的科幻、自然、科普读物,再到青年时期的人文、社科、经典名著(当然,也不排除个别)。实际上这就是阅读品味由无到有、由有到逐渐形成与提高的过程。

5.学法课内,得法课外,师生共读

教学的重要目的除夯实基础外,注重学法的指导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。作为智力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学生来说,“学会”比学到什么更为重要,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。一年下来,就那么两本教材,五六十篇文章,想想也觉得浪费。如果老师的教学只单纯地注重文本,缺乏学法上的相应指导,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,发现新“新大陆”,这是对教育的“荒废”。这样学生的“饥饿”状况、“偏食”现象、品味低下的现状不仅得不到有效改善,相反会变本加厉。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,还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安排学生的阅读。

首先,语文老师要做一名好书的推荐者和鼓吹者。有什么好书,遇到什么时文佳作,要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和宣传,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扶。

其次,鉴于学生学龄段的递进性和需求的多样性,阅读安排要循序渐进,因人而异。根据学生心理、生理上的特殊性,作适当调整,逐渐培养阅读的习惯,丰富营养,均衡发展。

最后,师生共读,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学习生活的方式之一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带领孩子一起阅读,共享精神盛宴,那将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。这就应了那句老话——教是为了不教,老师就可以从教学的“泥淖”中解放出来了。

有效的语文课外阅读,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,丰富其精神世界,藉着阅读,学生还可以更深刻地体验生活,摆脱平庸和浅薄、远离轻浮和虚荣。在貌似艰辛的阅读中,你会遇到许多常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,欣赏到常人难于企及的“世之奇伟、鬼怪、非常之观”。翻开书,淋浴在阅读的氛围中,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窗户无形中为你打开了!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  • 贵阳市林城苗苗学校
  • 网址:www.gylcmm.com
  • 传真:0851-83760887
  • 电话:0851-83760887
  • 地址:贵阳市金竹镇贵州省农科院内
版权所有:贵阳市林城苗苗学校 电话:0851-83760887 83760877 地址:贵阳市金竹镇贵州省农科院内
黔ICP备19006408号-1        贵公网安备 52019002006864